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的手术室里宇奇配资,时间常以“秒”为刻度:直径0.3毫米的血管必须在30分钟内接通,离断6小时的手指需争分夺秒再植,而一场淋巴管吻合手术的成败可能系于一根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缝线……这里,有一群“生命的精雕师”,他们以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为刃,在亚毫米的方寸之地,为患者劈开重生之路。
超级显微外科:亚毫米级的生命奇迹
“在比头发丝还细的血管上缝合,每一针都是与时间的赛跑。”骨科中心副主任、康复研究所副所长、显微修复重建主诊组主任古欣庆这样描述超级显微外科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显微外科极限,可在直径小于0.8毫米的血管、淋巴管上完成精细吻合,甚至使用12-0缝线(仅为头发丝的1/10)缝合0.1毫米的幼儿指端血管。
超级显微淋巴手术场景照
团队曾为一名3岁幼儿童童成功再植黄豆大小的断指,吻合2条动脉、1条静脉和4条神经;还为一名消防工人Q先生完成四指离断再植,历时10小时吻合30条血管。这些案例背后,是进口高倍显微镜(放大20-40倍)、超精细器械及“针尖芭蕾”般的技艺支撑。
童童及其家长向医护团队赠送锦旗宇奇配资
“过去认为不可逆的损伤,现在有了新解法。”古欣庆介绍,团队半年内开展新技术30余项。该院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断指再植、淋巴水肿治疗、皮瓣移植、骨瓣移植、修饰性再造等多个领域,手术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类器官移植:从“无”到“有”的再造艺术
超级显微技术的精进,让“类器官移植”这一前沿领域有了更多的可能。“不仅要接活,还要接得美观、功能完好。”团队将超级显微技术应用于修饰性再造,实现“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修复。
30岁的李医生(化名)就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之一。3岁时因意外失去右手食指的他,虽然考取了口腔医师资格,却因手指残缺在求职时屡屡碰壁。古欣庆主任团队为他实施了修饰性再造手术,从足部取用组织,通过超级显微技术吻合0.5毫米的血管,为他“无中生有”地再造了一根手指。术后,新手指不仅外观自然,还能灵活操作牙科器械,圆了他的医师梦。
显微团队在两台显微镜下同心协力操作
医生们利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对受损的手指进行了精细修复和重建。他们不仅修复了手指的骨骼和肌肉组织,还通过皮肤移植和神经吻合等手段,恢复了手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手术后,患者能够重新灵活使用手指,与正常手指无异。类似成功案例在该院不断涌现,如45岁的陈女士在工厂事故中右手食指完全损毁宇奇配资,经足趾移植手术后已恢复基本功能。
目前,广医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内已有多个再造手术进行,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包括广西、湖南、重庆等地的患者慕名而来。这些手术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医院在类器官移植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更多患者带来了重塑生活的希望。
修复重建:破解淋巴水肿的世界难题
技术的边界不断被拓宽。淋巴水肿被称为“慢性病致残率第二”的顽疾,全国约有4000-5000万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而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为这一难题带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团队开展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淋巴结皮瓣移植(VLNT)是当前最前沿的外科治疗方法。这项技术需要在长期水肿硬化的组织中,寻找直径仅0.1-0.5毫米的淋巴管,并将其与相近大小的静脉采用不同个性化优化吻合方法,让长期淤塞的淋巴液恢复生理性循环。
来自江西的刘先生就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来自江西的刘先生饱受右上肢淋巴水肿困扰9年,手臂肿胀如象腿。医疗团队通过高倍显微镜找到3条直径仅0.1-0.5毫米的淋巴管完成精细吻合,术后患者手臂周长立即减少8厘米,皮肤恢复柔软。
“效果在术中‘立竿见影’,将有功能的浅集合淋巴管跟皮下显微静脉吻合好后,肿胀发硬的皮肤很快就软下来,皮肤出现褶皱,水肿减退。”古欣庆解释道。这项技术需要医生在长期水肿硬化的肢体组织中寻找比头发丝还细的淋巴管,操作难度极高。短短半年时间该院已诊疗近百例淋巴水肿患者。
更为可喜的是,超级显微技术正从创伤修复向慢病管理延伸,更加丰富诊疗手段,涵盖骨肿瘤保肢、肢体畸形矫形、神经功能重建等复杂场景。就连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这类不可逆转的老年脑部退行性疾病,运用超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也在不断成熟推进中,期待为广大老年痴呆症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立足大湾区,以患者为中心的“三心两意”
从0.1毫米的血管吻合到功能重建,从技术创新到人文关怀,广医附属番禺中心医院用真实病例证明了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的突破。在这里,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故事,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转化为患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病房生日会
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医院始终坚持“三心两意”的服务理念:用“关心、耐心、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以“诚意、新意”提供优质服务。从为异地患者举办病房生日会,到为儿童患者准备安抚性玩具;从建立快速绿色通道,到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病,更要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古欣庆说。如今,这支团队正以一项项技术突破,改写着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轨迹。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麦裕玲
金港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